记者从连江县文化馆获悉,日前,第五批县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非遗传承示范基地和第六批县级非遗项目名单已经出炉,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第六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单
1.连江木帆船制作技艺
宋元时期,福船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明清时期,福船迎头冲向了倭船,为保卫家园立下功劳。风风雨雨中,福船得以延续。在福船家族中,连江的木帆船是它的重要成员,由于代代相传的制作技艺顺应地利人和,相传至今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福建泰源船业创建于1920年,前身为连江北茭造船厂,是福州地区目前唯一保存最完好的百年民间造船厂。2020年10月,泰源船业集合了全连江最优秀的传统造船力量,为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建造福建省第一艘经省船检局检验发证的传统木质帆船。
2.连江海带制作技艺
海带营养丰富,富含60多种营养成分,是人们喜欢的一种海上疏菜,也可加工成各种风味独特的食品。黄岐湾海域具有流大、浪小、海水透明高等适合海带生长的特点,连江也因此成为中国海带之乡。海带生产制作技艺是海边人普遍都具备的一种生活技能,传统的海带生产制作技艺有干制法、生制法和熟制法。
3.连江海蜇皮制作技艺
连江位于闽江、敖江两江入海交汇处,雨量多盐度较低,且风力海流较为温和,非常适合海蜇繁殖与生长,品质优良。由于海蜇汛期集群分布在近岸水域,捕捞加工较为容易,特别适合沿海一带半渔半农的农户自产自销,所以连江闽江口一带乡村自古多产海蜇。海蜇的传统加工技艺至少已传承四五百年历史,充满智慧的海边人从《神农百草经》中得知矾具有脱水作用,于是,用盐、矾腌渍成为了最基本的方法。
4.连江丹阳线面制作技艺
线面是最受福州十邑乡亲欢迎的面食之一,也是海外十邑同胞心中永远的乡愁。传统线面制作技艺要求制作者要有丰富的经验,它不但是一个技术活,也是一个气力活。和面、发面时要掌握天候变化,拉面时要知轻重,或紧或慢,或长或短,全凭手上的工夫和多年积累的经验。连江丹阳线面之所以能在众多品牌的线面中脱颕而出独领风騒,靠的就是坚守,它坚守了传统线面制作技艺的灵魂,传承了传统技艺的文化,让广大的消费者在品尝传统美食的同时,也品味到传统美食的文化内涵。
5.连江安海白酒酿造工艺
地瓜虽然高产,但不易存储,因此,自明清开始,地瓜就被酿造成富有福州地域特色的地瓜烧。“安海白”白酒是安凯乡安海村地瓜烧酒的简称,以地瓜为原料添加红米曲、大麦曲手工发酵酿制而成。因其酒精浓度低、似酒非酒,具有清凉解毒、消暑止泄、解渴生津的功效,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在省内广受好评。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和核心是“人”, 在我国非遗的保护过程中, 传承人的保护同样受到重视。